2009年12月3日星期四

来日再相逢(停刊通知)

起缘于四年前一次花给我的深深的感动,为了和爱花的朋友们分享这份感动,没有顾忌自己的英文水平实在是太烂而写了第一篇快乐星期一。那之后的一年又开始了中文的快乐星期五。每个星期我都非常高兴有这么个机会把自己的心得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快乐星期一和快乐星期五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了,周四和周日的晚上不论多晚我都会在发送完email后再睡觉,从来没有想过哪天要停刊。

几个月前发生了一件小事,事情实在是非常小,小到不值一提,但是我第一次觉得再也不能用我是个外国人为借口写洋泾浜英文了。过去的两年里我已经上完了四节英文写作课,但是没有时间好好地系统复习,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我的英文和中文的写作中。于是我第一次有了停刊的想法,想有时间学习和充电,以后可以带给读者好一点的阅读经历。但是我下不了决心,我有铁杆粉丝每周到了这一天“咬着指甲”等着读。这次休假前后有机会好好想很多事,对我要做的事的主次也理请了。没有一个结束就没有新开始。今天停刊,为的是以后在我自己有了一些提高后再和大家在高层次上交流。来日再相逢是新的希望。

这四年里以花系友让我结交了不少朋友,学习了很多、很多。我对读者有太多的感激,不是一个“谢”字说得清的。分享两年前写的《珍惜这一刻》,希望大家珍重,保持联系,来日再相逢:


星期五快乐!谢谢!

以花系友,
以柔。


又:我喜欢上了写博克,可能会不定期地写一点随感一类的小品,还是会放在这个博克上,就不email通知更新了。

珍惜每一刻

两年前写的这篇文章正好可以说明我此刻的心情。我们大家一起珍惜由花和快乐星期五带给我们的缘分吧:

珍惜每一刻

九月初当我接受现在的工作后,我有两个多星期的时间继续留在原来工作的医学院交接和善后。人可能都是这样,对没有的或是要没有的就会加倍珍惜。回想在医学院工作的一年里,我交到了很多的朋友,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我得到的那些难得的经验会使我受益一辈子。不舍之下,我拟了一个长长的单子,上面列出了我走前要做的事,其中有一项是要去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听一次“槟”系列音乐会。

“槟”系列音乐会(Bing Music Series )是由海伦.槟和皮特.槟捐助的免费音乐会,每周的星期三和星期五的中午十二点半在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中央大厅里举行。举办这些系列音乐会的目的是帮助病人、家属和医务人员放松,改善他们的情绪。瑞蒙特.巴( Raymond Bahr )博士曾经断言,“半小时的音乐能产生和十毫克安定一样的作用。”一年前我刚到医学院工作时我就知道有“槟”系列音乐会了。从那时开始我就一直计划着要去听。这一年里,每到星期三或是星期五,我就总被各式各样的事或约会所耽搁,没能听成音乐会。当时我总是想反正就在楼下,每周两次,这周没空,还有下周呢。可是新工作的工作地点是在校外,到那时可就没有这么方便了。所以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去。

接下来的这个星期五的中午我终于和朋友爱丽丝一起去了音乐会的现场。大厅里已经坐了一些听众,有些正在吃他们的午餐。我们到后两、三分钟音乐会就按时开始了。当天演奏的是印度斯坦的音乐,艺术家的名字叫Teed Rockwell 。我以前从没有听过印度斯坦的音乐,很是喜欢。中央大厅里走来走去的病人和医务人员很多,通过演奏现场时,我留意到他们走路的节奏也很自然地放缓了,有的停下了脚步,站在那里听一会儿音乐再走。下一个星期五,我和爱丽丝又一起去了。那是 Leon Williams 和 Dave Prieto 四人乐队演奏的爵士乐。我听得脚底发痒,心也随着音乐飞舞。如果我会跳舞的话,当时就一定随着音乐跳起来了。等到了不得不回去工作的时候,心里很是不舍。随后的那个星期三,是我离开前的最后机会,我和爱丽丝又一起去了。



接下来的那个星期六的早晨,在我去上插花课的路上,我先去了农夫市场买花。晚上受邀要去朋友家吃饭,朋友也是个爱花的人,所以我想要给她带点花。在一个摊子上,我看到了大丽花。大丽花是那种花开得非常艳丽,漂亮,但是花期却不长的花。大丽花的切花通常只有三、四天的花期。平时我送朋友花时,总是挑选花期比较长的花。这一次,我一点没有犹豫就买了一束大丽花。大丽花的花期短,也许更能提醒我们珍惜我们所享有的当下这一刻吧。

在老师的工作室里,我从这一束大丽花中挑出了最完美的一朵和奇异果枝插在了一起。我给她起名为“这一刻(The Moment)”,晚上带给了朋友。剩下的大丽花我分给了我老师和同学们。


希望您喜欢“这一刻”,并有一个快乐的星期五。

以花系友,
以柔。


Click here for English version.

2009年11月26日星期四

由学习而感恩

今天是美国时间的感恩节晚上,写完了北京感想后就没有时间了,想到了一篇两年前写的旧文,是关于感恩的。就用这篇文章祝愿大家感恩节快乐吧。

由学习而感恩

近几年来每当我碰到花艺或陶艺的同好问我要名片时,我总拿不出来,因为我还没有名片。所以最近就想设计一张很艺术的名片。我有一枚装饰用的闲章(三三陶师),我常常用它来装饰我的陶艺,这会儿就觉得把那枚图章用在我的名片上应该效果不错。但我自己信不过我自己做的设计,所以就想到了我的一位女友。

女友是个很有才气的设计师。她曾义务地帮助树华教育基金会做过设计,我非常喜欢她的创意。我当时想得很简单。用扫描机把印章扫描进去,再用 Adobe Photoshop 修理一下,加上底色,打上字就大功告成了。以女友的才华,又加上她对Adobe Photoshop 这个软件很熟,设计这张名片应该是小事一桩。我猜想大概用女友两个小时的时间吧。

于是几周前,我就带着那枚图章造访了女友。女友先招待我喝了一杯她从杭州买来的上好龙井茶,然后我们一起欣赏了那枚图章,并讨论了怎样在名片上用这枚图章。随后女友告诉我要用 Adobe Illustrator 做设计。两年前,这同一位女友曾给过我一次 Adobe Photoshop 的科普,当时教我的那几招我现在还在用。想到这又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我就恳求女友再给我一个 Adobe Illustrator 的科普。半小时后,我才了解到原来事情根本不是我想像的那么简单。用 Adobe Illustrator 做设计,等于是把图片或照片重新画一遍。这不是随便地画,而是一个点、一个点(pixel)地画出来的。要设计一张名片,所要花的时间远远不止两个小时。

了解了这些细节后我就不肯让女友做设计了。虽然以前我也非常感激女友为树华教育基金会捐献出她宝贵的时间所做的设计,但在了解了设计工作后的这份感激比以前的感激深刻多了。现在,每当我看到一本杂志的封面或插页,甚至一份彩页广告,如果是用 Adobe Illustrator 设计的(大部分都是),我的感觉也完全不一样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有太多不了解的或是一知半解的人或事。因为不了解,或是错误地想当然,以为了解了,对相应的人或事就没有应该有的感激心。通过设计名片这件事我认识到要通过学习,在了解了那些不了解的人或事以后,才能抱持有正确的感激之心,这是由学习和了解而感恩。但是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即使我再努力地学习,还是有太多的科目我没有机会学到,这时更需要的是有一份对一切都感恩的心态,包括对不知道、不了解的事也要有感恩之心。

一年一度的感恩节马上要到了,作为感恩节的传统,仅以这盆感恩节的插花奉献给一切我要感恩的人或事,并祝愿大家感恩节快乐。

以花系友,
以柔。


Click here for English version.

北京感想

这次在北京呆了一个月,感想很多。

1,公共交通系统有非常大的改善,地铁多了几条线路,而且还正在建设新线,公交汽车可以说是四通八达,北京市补助公交,市内实施了一卡通,一张公交卡坐什么车都可以,坐一次公车才四毛钱,六十五岁以上的老者免费。

2,提倡环保,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垃圾开始分类,厨房、可回收和其他分类。见到蓝天白云的日子也多了。

3,新建了很多的公共厕所,非常干净,有专人打扫。厕所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这是以前我听到过的最多的抱怨了。不但干净,很多还提供免费的手纸。北京那么大,人那么多,这也是不小的一笔费用呢。

4,等公车和地铁的人们都排队了。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是排队的,忘记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不排了,那和礼仪之邦国民的形象很不符。通过奥运时的礼仪教育,排队恢复了。有几次我也看到有人不排队,但是经过他人的提醒后就改正了。

5,全民学习养生。电视里有各式各样的和养生相关的节目,相关的书和录音带到处都在卖。脚底按摩、穴位按摩、拔火罐等等很流行。还有电视节目请专家讲怎么 冬季进补。中医医院还开了“未”病科,完全是用拔火罐和刮痧一类的传统方法。和人闲聊一会儿就聊到这个话题了,还常有人分析一下我是什么体质(阴虚还是阳 虚?虚在肺还是肾?等等)。自学成材的大夫就多了去了。我感冒了一次,还多年不遇地发了一次烧,不敢去看发热门诊,我妹妹和我姐姐在电话里商量着给我下 药,飞快地就给我治好了,连感冒后的咳嗽,用了一个我妹妹这个“蒙古”大夫的药方,一口药喝下去,立竿见影,愣是一声都不咳了。

其他的感想还有很多。

这次在北京的一位树华教育基金会义工的家里参加了一次树华大学生的聚会。到会的都是树华资助的学生考到北京上大学或是大学毕业在北京工作的。亲眼见到树华的成果感觉很不一样,当时真有一点激动,觉得将近十年的付出非常值得。

因为在北京的一个月里赶上了三次雪,我又感冒,所以只有两次去看望舅舅。第二次是上午去的,舅舅家在塔院,我们一起在老边饺子馆吃了中饭,然后舅舅和舅母 坚持送我们到地铁站。舅舅有哮喘病,天气冷时就喘,但是他们还是进了车站,一直走到楼梯边。我们告别后上了楼梯。回头看着舅舅和舅母还是等在那里看着我 们,我就想一定要勤回北京看看长辈们。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虽然也很高兴回来又开始我早已习惯的工作和学习生活,我也又开始了新的期待,期待着下一次再回北京。

2009年11月19日星期四

回来了

一个月的时间真快,尤其是还下了三场大雪,下雪时和雪后都呆在室内。没有去其他的地方,只是访亲探友,享受友情和亲情。就是这样,也注意到北京变化太大了,应该是托奥运的福吧。

回来后有太多的事要处理了,没有时间细写感想,这里只是给朋友们问好,下个星期正好是感恩节,我有时间可以慢慢补写。

快乐星期五!

以花系友,
以柔。

2009年10月15日星期四

休假通知

亲爱的朋友们,我休假一个月,呆在北京,不能上这个网站,同时我也想远离计算机,所以快乐星期五要等我回来再继续了。

以柔。

女儿梦

注:昨天晚上我去看了舞剧红楼梦,很喜欢。更高兴的是我看懂舞蹈的语言了(前一阵子看到的都是分解动作)!回家的路上想起了两年前写的这篇。


两个月前的一个周末我去买花时,注意到了一束 alstroemerias 花的花蕾颜色和其他常见的有些不同,或许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注意过这颜色,出于好奇,我就把她买下了,想要看看花开后会是什麽颜色。 第二天,第一朵花开了。当我第一眼看到那盛开的花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喜爱和感动。那花是非常娇嫩的粉色,花瓣的外圈是比较深的粉,花瓣的顶端带有一点新绿,粉色向着中间一点一点地淡下去, 花瓣上还有几星淡淡的浅斑,这花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少女粉嫩的,带着几点可爱的雀斑的,洋溢着青春的脸庞。

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喜欢过粉色。我从小就喜欢蓝色。我也从来没有过一般女孩子所有的那些粉色的梦想。但是这花提醒了我,在那瞬间,我意识到我其实有很多的梦想,并且我正在一一地实现她们。有的梦是我少女时代都不敢想的,但是我正在脚踏实地地实践。看着这花,我爱不够这粉色,对我来说,这花和这颜色都太特别了,我于是给这花起了一个别名,叫做女儿梦。


我用了四枝女儿梦简单地插了一盆,另外的一枝星期一的早晨带了给我的朋友爱丽丝,虽然我很会猜别人喜欢什么颜色和什么花,但当我看到爱丽丝惊喜的表情时,我很开心我猜得那么准,女儿梦原来是爱丽丝最喜爱的颜色和最喜爱的花。

那以后的每个周末我去农夫市场时,我都会去那个花摊看一看,可再也没有看到女儿梦。家里的这一盆,我每天都忍不住地站在她面前看,每两天我就换一次水,小心地除去黄叶,再把根部剪掉一点,好让花的根颈可以吸饱水。女儿梦一定是明白我的心,四个星期过去了,她们看起来还是很新鲜,娇艳。我把花器冲洗干净,配上了一些干树枝,重新插了一盆。我端详着那盆插花,不由得想到了冰雪刚融的山野,树枝还没有来得及发芽,春天就随着遍山漫野艳丽的山花来了。我给这盆插花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生机无限”。


当天晚上,我把和女儿梦相关的事和我英文版快乐星期一的读者们分享了。第二天,在我的电子信箱里,有一封朋友爱丽丝写给我的电子邮件:

亲爱的以柔,

几年前当我第一次看到人们演奏古筝时,我就爱上了古筝。于是没有任何音乐背景的我鼓起勇气报名学习古筝。这个周末,我有机会独奏,我对我的演奏很满意,这是我的女儿梦成真。谢谢你的鼓励和友谊。

爱丽丝

我们每个人都有或有过梦想,我希望女儿梦把您的梦想带还给您,并希望您早日美梦成真。愿您喜爱这两张插花照片,并有一个快乐的星期三。

以花系友,
以柔。

2009年10月1日星期四

一叶知秋

前言:这是两年前的十月七日写的,最近几天也有秋天到了的感觉,所以就想到把这篇放上来。

上个星期三傍晚下班回到家,打开邮箱,有一封从日本寄来给我的信。看着信封上的英文地址和姓名我想不起来这个寄信人。进到家里,我就马上迫不及待地剪开了信。

先从信封中掉出来的是一片日本枫的干枫叶。我接着把信抽出来,其实那是一张精美的用日本画风景装饰的卡片。卡片中夹着一张像是从杂志上剪下的秋天的日本庭院风景还有两张照片。一张照片上是大朵、大朵的秋菊,另一张上是我,坐在电车的车厢里笑着,身旁放着我那黄色的双肩背。看着这张照片,我记起来了。

去年秋天我去日本参加完了世界插花大会后,我去了久保田一竹美术馆。久保田一竹美术馆坐落在富士山脚下的河口湖旁。从东京去要搭乘前往河口湖的电车。在东京的地铁站换乘电车时要上很多级台阶,我看到有一位年长的妇女正吃力地拖着一辆小车上台阶,我就赶紧跑了两步上前帮她。她很感激,我们一起把小车拖到了车厢里后,就很自然地坐在了一起。一路上我们用笔“交谈”,这也是我在日本旅行时和普通日本人交流的办法。在日本我很少遇到可以讲流利英文的人,所好日文中借用很多的汉字,用写汉字的方法交流很有效,大概可以互相明白意思。

原来这位女士名叫梅冈德子,是一位画日本画的画家。她家住东京,此行是去给父母扫墓。小车中带了各种祭品,其中有一些黄白两色的秋菊。我也告诉她我是参加完世界插花大会后,去河口湖旁的久保田一竹美术馆参观。我们“聊”了很多,写满了几页纸,交换着吃我们带的零食,没有带纪念品,她就把她自己包上系的幸运贝和幸运铃铛都解下来送给了我。那都是她自己编的。我把它们都栓在了我背的那个黄色的双肩背包上。时间过得飞快,她要比我先几站下车。急忙中我们交换地址,我给了她我的地址,她没有来得及给我她的,她比划着说会先写给我,这样我就有她的地址了。

回到美国后我还一直奇怪怎么没有收到她的信。在她这次寄来的卡片上,我又看到了她那熟悉和漂亮的手书。同样的,我又是根据汉字猜出了大意(我会把信在我老师有空时拿给她看,请老师帮我翻译)。

她说东京已经迎来了秋天,秋天让她想起了去年我们在电车上的相遇和交谈。她送给我一片东京的枫叶。她问我去年日本一行下来有何感想。同时她告诉我花道在秋天这个季节很活跃,在东京有很多的活动。

这封信和那一片枫叶带给了我关于秋天的回忆 。

这个星期六我插花课上的花材是柿子枝和日本枫,这两样是秋季很典型的东方花材,提醒我秋天也到了这里了。


希望您喜欢这插花,并有一个快乐的星期五。

以花系友,
以柔。
(2007.10.07)

There will be an English version soon.

月光下的舞

转眼又是一年,又一个中秋节到来了。中秋是团圆的节日,全家人团聚,吃团圆饭,分食月饼,一起赏月。

印象中小时候过中秋爸爸从来都不在家。爸爸一年只有一个月探亲假,中秋节没有回来过。那时并不懂爸爸和妈妈中秋不能在一起他们会有什么感受,只是记得我们姐妹几个和姥姥、妈妈一起过的那些中秋节在我的记忆中很有节味。

提前很多天,姥姥就开始准备了。到过节的这一天,晚饭比平日吃得早,也丰盛很多。但是我们孩子们几乎在饭桌上坐不住,再好的菜也没有心思吃,草草地吃两口就放下筷子跑到院子里等了。待到姥姥收拾完了饭桌,就在院子里的藤子架下摆上桌子,开始一盘一盘地端出果品。先是四样水果,苹果、葡萄、石榴、还有梨。没有石榴时就用柿子。然后姥姥会拿出各式的月饼。传统的自来红、自来白的芯子里有冰糖渣,咬起来咯吱、咯吱地响,很好吃。还有现在已经很少见的提浆月饼。它的特点是面粉做的皮儿,没有放油。吃起来应该是松软,掉渣,就像馒头似的。但是大部分的月饼都是食品厂提前做出来的,我们买到家里时那月饼已经硬得和砖头没有什么区
别了。不过姥姥有办法,姥姥中秋早上先把提浆月饼蒸一下,然后放凉了,时间掌握得好,月饼吃起来和新烤出来的也没有什么两样。还有一种现在很少见的翻毛月饼。特点也是皮儿不一样。那皮儿是和老北京的槽子糕(蛋糕)一样的。当然还有苏式的稣皮月饼,和广式的。那时广式的月饼虽然贵点儿,但是没有现在这么贵。东西都上齐了后不能马上吃,一定要摆一下。到姥姥说可以吃时,我们都迫不及待了。眼巴眼望地围着姥姥,看姥姥切月饼,切水果。所有的东西都要分着吃,梨是不可以两人分的,一定要多人分。奇怪的是,平时也吃月饼和水果,但总没有八月十五晚上的好吃。

等到吃的差不多了,我们就开始缠姥姥,要姥姥讲“老话儿”。姥姥知道我们每年中秋晚上都爱听的是那同一段儿,但故意先不讲,东拉西扯地讲别的。直到我们说了许多好话央求后,姥姥才开始讲。

那一年的中秋节,姥姥和往年一样,张罗着过节的一应事项。到晚上吃好了团圆饭,祭月亮的果品也都摆好了,坐下来休息时姥姥开始肚子痛,不到一个时辰,妈妈就出生了。讲完以后,姥姥一定会说,你妈真是会挑时辰,从小就这么仁义、懂事。

这个讲老话儿的保留节目完了以后,全家一起赏月。我们姐妹几个轮流背诵和月亮有关的唐诗、宋词。妈妈还会再教我们几段以前不会的。

小时候赏月时,看着月亮上的影子,常想那只捣药的玉兔是不是太累,大了一些,到了强说愁的年纪,想到更多的是仙女常娥的寂寞,虽然我自己并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寂寞。再后来,自己有了一点人生经历,就几乎不敢看月亮了。那时觉得月光太清冷了,月光下,我的心冷得打寒战。
几年前的一个中秋之夜,一次奇妙的难忘体验把这一切都改变了。记得我当时沐浴在月光下,感觉被包裹在月光的阴柔中,就像婴儿在母体的羊水中,月光温暖了我的心,也照亮了我的心。月光从此不再清冷了,我的心中也有了一轮明月。

月亮自己并不发光,月亮反射太阳的光我们才看到美丽的月光。我心中有了一轮明月,我也应该把明月和他人分享。


两年前的这个中秋节插花我给它起名叫做《月光下的舞》,以此祝愿您们节日愉快,并有一个快乐的星期五。

以花系友,
以柔。
(本文初稿2007年中秋节)


附件 - 关于中秋:http://www.cctv.com/geography/mfms/20010626/186.html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 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
名为“追月”。

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 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 神话故事结合起, 使之充满浪漫色彩, 玩月之风方才大兴。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 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 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 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 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 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 “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 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 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 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 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 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 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 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
人难以想 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我国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但节俗各异。 壮族习惯于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饼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灯,以测一生的幸福,并演唱优美的《请月姑》民歌。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请老人 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萧,一起合跳〈农家乐舞〉。仡佬族在节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头公牛,将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灵,迎新谷,他们称 为“八月节”。侗族则在这时让青年人郊游、欢会,称为“赶坪节”。第一天是芦笙会,第二天对歌。小伙子都要化妆,向心上人表达情意。傣族是对空鸣放火枪, 然后围坐饮酒,品尝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和干黄鳝,谈笑望月。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 (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人员江齐后,大家互赠月饼、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 展盛大的调声对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机挑寻未来的伴侣。

中秋吃月饼。最先见于 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之句。唐和五代时赏月的食品只见有“玩月羹”等,未见有月饼。月饼作为一种食品的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始见于 南宋的《武林旧事》。明代以来,有关中秋赏月吃月饼的记述就更多了。《宛署杂记》说,每到中秋,百姓们都制作面饼互相赠送,: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 场店铺里卖的月饼,多用果类作馅子,巧名异状,有的月饼一个要值数百钱。《熙朝乐事》里也说,八月十五日称为中秋,民间以月饼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取团圆之 义。这一天晚上,家家举行赏月助家宴,或者带上装月饼的食盒和酒壶到湖边去通宵游赏。在西湖苏堤上,人们成群结队,载歌载舞。同白天没有两样。从这些记载 中,可以看到杭州百姓中秋夜赏月的盛况。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月饼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工艺越来越讲究。咸、甜、 荤、素各俱异味;光面、花边,各有特色。明末彭蕴章在《幽州土风俗》中写道:“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瞻兔满人间。悔煞嫩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 得,空劳至杵驻丹颜。”这说明心灵手巧的厨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的优美传说,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形象再现于月饼之上。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也有“至 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婚兔之形”的记述。足见古代月饼从内容到形式已是百花齐放了。

2009年9月24日星期四

几乎完美

这是一个去年四月插的几乎完美的插花。


在一个完美的插花中占70%的是花器。因为没有办法事先知道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花材,很难预测带什么花器合适。这一只花器我在车里带了三个星期,终于碰到了这么完美的花材组合,真是非常高兴。

不过我自己的插花总是没有办法做到真的完美。摆在那里看着它就不断地挑毛病,也还总能挑出毛病来。所以对很喜欢的作品也只是能做到接近完美。这是遗憾,但是总能看到要改进的地方也是很值得庆幸的事,只有这样才可以进步和提高。

去年四月在旧金山日本城的樱花节看花展,站在我老师的插花前就不由自主地被那插花吸引和感动。那真是一个完美的插花作品。


可惜两维的照片表达不出三维空间的美,更不用提闻不到花香和感受不到生命的活力了。美中不足,还是不完美。

希望这两个插花带给您一个完美快乐的星期五,和一个愉快的周末。

以花系友,
以柔。

There will be an English version soon.

2009年9月17日星期四

通过每一个个例学习

周六上课时老师准备了苹果枝和三枝兰花。我觉得苹果和兰花的个性不是最佳搭配。如果用苹果枝和当季的花搭配可能更好一点。但我自己教过插花,知道准备材料不容易,老师准备了什么,我就学习插什么。插完后我很喜欢,看起来简单、清爽。


老师走过来建议我加几枝一位同学从家里带来给大家的美洲越橘。我通常为了保持插花简单的风格尽量少加不同的花材,不过如果不尝试就没有办法知道是不是加了更好,很多时候尝试是唯一的学习方法。


加了美洲越橘后(上)整个插花的框架改变了,端详来,端详去,怎么都觉得右下角的那一枝苹果枝有问题。把它剪掉再靠近花器插进去后(下)看起来就舒服多了。我很满意。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到很多,我希望您觉得我分享的这个过程有趣并喜欢这周的插花。也祝愿您有个快乐的星期五!

希望您喜欢这个插花,并祝愿您星期五快乐。

以花系友,
以柔。

There will be an English version coming soon.

2009年9月10日星期四

黄金比例与中庸之道

在我自己的插花学习中,我发现最重要的是要训练眼睛,或者说提高审美的品味。一个看不到美的人不可能创造美。有一次我做了一个关于插花的讲座,一位听众告诉我 “你插的花和一般的插花不一样,我很喜欢。但是我有一种冲动,想要改你插的花,我觉得插花的构图不对称。”我完全可以理解这位听众,她的眼睛是受的西式审美的训练。东方插花是东方的艺术形式,深受东方的文化,习俗,和其他东方艺术形式(比如说东方绘画)的影响。欣赏东方插花这样的艺术,有一点东方文化背景很有帮助。

比如说, 英文里说的 Golden Mean 对人们的审美有很大的影响。但是 Golden Mean 在东西方文化里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在西方文化里,Golden Mean 是指黄金比例,也就是 1:1.618034… 很典型的例子是古希腊的维纳斯雕像。或是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建筑为例,它们几乎全部符合黄金比例。虽然大多数东方艺术作品中的比例接近黄金比例,但是 Golden Mean 在东方文化里是指中庸之道,那是个哲学术语,它是指不偏不倚的中点,是阴和阳达到动态平衡,取得和谐。有了这些东西文化背景,就比较容易理解西式插花和东方插花的那些主要的不同之处了。

大多数西方插花是对称的几何构图,用丰富的色彩,有很好的装饰效果。相比之下,东方插花大多不对称,讲究意境的美,是自然美的再创造。以日式插花为例,最重要的三枝花构成基本构图的倒金字塔型,其余的花都是辅助的。在日本目前有2000多注册的流派,每一个流派对那三枝花都有自己不一样的名称或叫法,但是无一例外地,那三枝花都象征天,地,和人。


小原流的“风景”插法是最典型的例子了,那就像把室外的风景搬到了室内,但又不是简单的照搬,“风景” 插法的作品总是给人恬静和和谐的感觉。一个东方式插花只有当花, 器(花器)、场(陈列场所)三者完美统一时,才算是一个好的作品。

希望您喜欢这张我从小原流网站下载的“风景”插法的照片,并有一个快乐的星期五。

以花系友,
以柔。


It will be available in English soon.

2009年9月4日星期五

花道

日式插花在日本的正式名称是生花(ikebana – live flower),学习插花称为花道。道这个字有很多意思,在这里和花道相关的主要意思有方式、方法、和技能。用东方的传统方式教授技能时,不止是日本,在中国更是如此,师傅传授徒弟技艺,不但教授技艺本身,更重要的是先教做人。在学习技艺中学习做人的道理。所以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比如说学棋时培养良好的棋风同时也培养优良的人品,两者直接相关。这种在下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的方式就是棋道。在学习插花中学习做人就自然是花道了。这是东方插花和西式插花不同的地方。插花不只是做为装饰用,插花也是修心养性的方法,插花里面有禅机。插花时要学习插花,不插花的时候也要在做人中运用插花学到的道理。正如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要向万事万物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在我自己学习插花的过程中,对我自己的做人也有相当大的启发。

插花是我和花相处的时间,插花时要静下来,轻松、专注,没有杂念,只是花和我。有时我和花讲话,她们都很配合。如果我有一点浮躁,花就不听我的话。她不肯呆在我要她呆的位置。怎么告诉她要听话都没有用的。 学习插花对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经验,培养日常生活中的耐心和做事专注。

几年前曾听到一件趣事。告诉我这件事的太太是在德国开始学插花的。每当她的老师做完演示后就挨个走到学生后面静静地观察学生插花。两三分钟后,老师就指出学生是有一点焦虑呀,或是有一点紧张啦,等等。被他指出问题的学生无不佩服他的准确。有的学生怕被看穿心事,为此不敢再来上那位插花老师的课了。

当插花的时候,插花者要观察每一枝花或是枝。这种观察非常细致。枝的走向,尤其是树枝的末梢指向那里,树枝的阴面和阳面,每一片叶子,花的形态,等等。不做这些作业,就不可能插出漂亮的花。因为对每一枝叶,花,枝都要根据每一枝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以达到最佳效果。这么做习惯了,对周围的不一样注意得很细致,每个人也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特长,都值得我认真学习。

刚拿到花材开始插一盆花时,花通常是花蕾,叶子和树枝也很新鲜。她们都是活的,在不断地生长,所以每隔两天我都要剪去开败的花或是枯了的叶子和树枝后,再重新插。有时会把两盆合并,用剩的花材重新组合。就是这样,花材最后会死。在这个过程当中理解生命的过程,学习接受死亡。不要以为只是葬花的林妹妹多愁善感,我碰到过好几次送花送不出去的情形。有一次我在树华基金会的筹款餐会上义卖插花,一个我们的大资助人走过来看热闹,为了感谢他的慷慨捐款,我提议送他一盆插花。这位先生听后连连摆手,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地表示不要。看到我十分不解地看着他的表情,他解释说他看不得花死。这位先生的块头可是和打虎的武松差不多的。

插一枝花前要先处理,修剪成我要的形,并把根部在水中剪过。如果花已经开了,我想都不想就会把花蕊去掉,这样花的寿命长一些。其实带着花蕊照相要漂亮得多,可是我已经养成了去花蕊的习惯。想一想,其实也很有启发,生活中要肯舍才有得。

学习插花不光是提高对插花的审美,对任何美的东西不论什么形式都会注意到。就是一般人眼里的垃圾,也可以用来创造美。艺术是可以有无限追求的。学习艺术,要求自己总是向上,精益求精,从学习插花中不断地感悟插花和做人的道理,把快乐带给别人,自己也收获快乐。

中国文化中常用兰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这周和大家共赏用兰花插的三盆花。不论我们大家是学习花道还是您喜欢的任何事,希望我们以兰花共勉,大家都努力做一个谦和的君子。




希望您喜欢这几个插花,并祝愿您星期五快乐。

以花系友,
以柔。


Click here for English version.

2009年8月27日星期四

插花 - 文化遗产

如果我们给所有不同种类的插花风格分类的话,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 - 以欧美为代表的西式和以日本和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式。所有东方式的插花(中国,日本,韩国,和越南等)都是源于中国的。

人类喜爱和欣赏切花的历史几乎和人类本身的历史一样长。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但是插花并不是只是将原野中的花材剪下来作装饰,插花讲究的是活用每一株花草的个性、注意色彩和线条的搭配,以让花草呈现其自然而栩栩如生的姿态。插花还融合了一种艺术理论,背后有精神意义。

插花记载最早见于中国。在大约一千五百年前的六朝时代,在南史中有一段描述莲花供佛的文字,“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南北朝时的陆凯更有“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的诗句。由于那时插花在文人雅士中流行,所以插花的最初理论是借自画法和书法的。到唐、宋时,是插花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记载了插花容器、剪刀、浸水、和花台的专著《 花九锡 》就是在唐时诞生的,《 花九锡 》至今在日本插花界还被尊崇为插花的宝典。那时插花在民间和宫廷都很普遍。平安盛世,春天一到,各地、各阶层都举办赏花竞插的大会。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他的《洛阳牡丹记》中写到“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那可以说是当时情景的真实写照。

到了明清时期,插花技艺流传更广,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对插花多有描写。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在一首《戏提黄道元瓶花斋》的诗中只用了寥寥数语就把插花描绘得淋漓尽致。“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枝雖淺淡,幸可托貧家。一枝兩枝正,三支四支斜;宜直不宜曲.鬥清不鬥奢。傍拂楊技水,入碗酪奴茶。以此顏君齋.一倍添妍華”。

那个时期有很多的插花专著出现。最有名的是距今四百年的明朝万历二十七年袁宏道所著的《瓶史》,那是中国第一部详尽论述插花艺术的专著,对推动世界插花艺术的发展有重大作用。书中写到“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過二種三種,高低疏密,如畫苑佈置方妙。置瓶忌兩對一律.忌成行成列.忌以繩束縛。夫花之所謂整齊者,正以參差不倫,意態天然,如子瞻之文隨意斷續,青蓮之詩不拘對偶,此真整齊也。若夫枝葉相當.紅白相配.此省曹墀下樹,墓門華表也.惡得為整齊哉?”与《瓶史》同时期出现的有张谦德著的插花专著《瓶花谱》也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清朝时涉及插花的著述及文学作品就更多了。其中文学巨著《红楼梦》中也有很多对插花的描述。

历史久远的中国插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 文人插花、宫廷插花、民间插花、和佛前供花。这些不同的风格对世界各国的插花,尤其是东方各国的插花有很大的影响。

日式插花是东方插花中很有代表性的一枝。目前光是在日本文教省注册的流派就有两千种以上。其中池坊流是最古老的,已传了四十五代,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池坊的历史就是日式插花的历史。

池坊流的发源地在京都的六角堂。佛教在公元六世纪时经中国传入日本,并在公元五百九十四年立为日本国教。在飞鸟时代担任摄政的圣德太子指导政治及文化。太子指派小野妹子到中国和隋朝建立邦交,努力传入中华文化,兴隆佛教。作为遣隋使节的小野妹子在潜心研究佛学的同时,兼学佛教插花。回到日本后,他在六角堂的一个池塘旁建了一个小屋(池坊),他自称专务,住在那里积极地传播佛教,并很快把学得的中国当时的佛前供花发展起来,形成了池坊流华道。他被尊为池坊流华道的第一代家元池坊专务。

从那时开始,日式插花发展很快。最初的形式叫“立花”,在十五,十六世纪流行。“立花”也就是将花草树立起来的方式,十分华丽,富有装饰性,很适于在诸侯宅第的大厅摆设。当时有很多的著作讲解“立花”的七种基本形和插花的精神意义。茶道在十六世纪后流行,由茶室装饰用的插花发展出了“投入式”。“投入式”相对“立花”在形式上自由了很多,在花材选择上强调优雅简素以符合茶室的气氛。在十七世纪时(有资料说是十九世纪,还要查实)介于“立花”和“投入式”的“生花”诞生了。“生花”简化了“立花”的七种基本形,确立了以“天”、“地”、“人”为象征的三条线的三角形构图。其后在一九一二年由小原流的创始人小原丰云发展出了“盛花”。“盛花”是在装水的浅盆中插出的类似风景的新型态。他也积极使用外国花材。

当时正是日本向西方开放的时期,引入了大量的新想法和新材料,政府也鼓励女性介入传统为男性的行业。插花就是其中之一。

二战后美军和联军占领日本,那些随军的太太们有闲了解日本文化。很多学习插花,并取得了教师资格,当她们回到她们自己的国家后开始教授和传播日式插花。一九五六年,美军将领夫人 Ellen Gordon Allen 在东京筹建了国际插花协会。它的宗旨是“以花会友”,由学习插花而传播友谊。到二零零七年三月为止,已有了八千三百五十一位会员散布世界各地(目前还没有中国会员)。

今天分享的两个插花,花材是蒲棒和香水百合。两者都是传统的花材。我用传统的方法,也就是自然地使用花材的方法,插了一盆(左)。寿美老师给我们示范花材的不同使用方法时,她用创新的方式插了一盆(右)。人工折了的叶子形成了几何图形。我想我同时分享这两张照片正和今天的题目,对文化遗产,我们要继承传统,由创新而发扬光大。

希望您喜欢插花的照片,并有一个快乐的星期五。

以花系友,
以柔。

There will be an English version soon.

2009年8月20日星期四

新“道具”

如果你已经跟着我读了一段时间的快乐星期五,你一定注意到了我有一些反复用的“道具” - 干树枝和树皮什么的。

几周前我的同事丽迪阿从她家的花园里剪给我一些小竹子和两枝粗竹竿。第二天我就从家里把我花盆里的鸡冠花剪来和竹子搭配插了一盆。可惜丽迪阿出差了,没有看到。

丽迪阿很好奇我是怎么用那两枝粗竹子的。我寄了照片给她,但是看照片和看真的插花的感觉不一样。好在那粗竹子已经成为了我收集的道具,于是就搭配剑兰又插了一次放在办公室,这样丽迪阿就看到了:

看完了这个插花,您一定会想,这两个插花太相象了,确实是这样,但是其实可以有别的方法用这竹子,只是这些剑兰这么插比较合适。下回有了合适的花材我用别的方法插给你看。

上上周末是姚勇舞蹈学校的十周年纪念,有舞蹈演出和庆祝宴会。我本来想给宴会插花帮助老师庆祝,但是负责经办的同学说宴会不要插花,让我给演出大厅插一盆,演出完毕时她负责把花运到教室。当初没有自告奋勇给大厅插花是因为我星期天没有时间自己把插花取回来,现在有人专职负责就放心了。首场演出的晚上我早去了一个小时在看演出的人们到前就插了一盆。上周五去上课时没有看到我的插花心里就有点打鼓是不是当时事情多,忘了,于是就写了email去问。三天后得到答复,我用在插花里的我最喜欢的“道具”,常常给我救急的那块宝贝树皮,已经被扔了。刚知道消息后有几分钟很惋惜,不过马上就高兴起来了。任何事都有两方面,“道具”常常更新,让我多点创造,不要图省事做类似的插花。

希望您喜欢今天分享的插花照片,并有个快乐的星期五。

以花系友,
以柔。

Please click here to read in English.

2009年8月13日星期四

手、爱、母亲

在2006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被选为最受欢迎的节目的是一只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聋哑舞蹈演员们演出的舞蹈叫做《千手观音》。如果你没有看过,你可以在互联网上看到视频片段:

http://v.blog.sina.com.cn/b/1525943-1261650521.html

我当时看后非常喜欢。

按佛教《楞严经》的记载:“观世音菩萨以圆通修证无上道故,能现众多妙容,由一首三首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由二臂四臂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陀罗臂;由二目三目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

元朝时管夫人所撰《观音大士传》一书则谓:“千手千眼观音为妙庄王第三女,因忤旨被贬。后王重病,延名医诊治曰:‘必得一亲人之手眼为药引,始能愈。’王有三女,遍询之,长女、次女皆不愿,唯三女虽被贬,却毅然断手剜眼以献。妙庄王服后,病果愈。悲其三女失手目,叩天地求为其全手全眼,不意上天误以为千手千眼,乃成佛。”这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千手千眼佛的由来。

春节几个月后,我在旧金山观看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为旧金山残障儿童基金会所做的义演。我再一次有机会看了舞蹈《千手观音》。演员们在这只舞蹈中所表达的远远超出宗教意义的博爱深深地感动了我:

《千手观音》

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只要心中有爱
只要心地善良
你就会伸出一千次手去帮助别人
只要心中有爱
只要心地善良
就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你

看完节目不久就是2006年的母亲节。在我准备母亲节送给母亲们的插花时,手边正好有朋友送给我的几枝马蹄莲和一些娇嫩的叶子。那些马蹄莲是朋友自己种的,又长又柔软的花颈可以让我很随意地弯来弯去地造型。花头和叶子很像手。那使我想起中国舞中有一个叫做“小五花”的手的舞姿,是用手表现花的盛开。那些美丽的白色花朵让我联想到了母爱,纯洁无私的,包容的母爱。我把那个插花命名为《手》送给了一位身为舞者的母亲。

第二年又到了母亲节前马蹄莲盛开的季节。一直遗憾去年没有给插花《手》留一张照片,两周前我向朋友要了马蹄莲和叶子,准备再插一次。但遗憾的是接下来的那一周工作太忙,忙到了连插花的时间都没有,当我终于可以喘口气静下心来时,花和叶子已不是在她们最好的状态了。不过我还是试着插了一盆《手》,虽然不如当初的那一盆漂亮,但至少表达我心中对母爱的那份感想。

愿您喜爱《手》,并有一个快乐的星期五。

以花系友,
以柔
(5-11-2007)

后记:这是2007年为母亲节写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事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所以我们就没有那么在意了,也不感恩了。比如说每天开关一拧就有热水,或者说我们的手,几乎是时时事事都要用的。我就想到说如果热水系统出点毛病,或是手有点问题不那么好用了,也许都不是太糟糕的事,我们得到提醒,学习感恩。我就想到今晚分享这篇以前写的文章。

2009年8月6日星期四

玛米花艺设计演示

两个多星期前的那个星期天我到旧金山城市学院看从日本来的玛米风格的插花演示。玛米先生(日本插花界用先生尊称有教师资格的插花前辈,不论男女,都称呼先生)在日本出生,后来到美国纽约学习西式插花,学成后回到日本建立了她自己创新风格的玛米花艺设计,在日本的插花界自成一派。她的想法是植物在自然生长时有土壤和根支撑着,当它们被剪下来成为了“切”花时,插花的人应该用最自然的方法固定花,使插好的花看起来又自然又舒服。所以玛米不用箭山等日式插花常用的支撑花的人工器具,而是尽量地利用花材本身和花器的结合一起固定花。

自从我插花以来我常常送人插花,如果用了箭山的话,常常收不回来,或是隔了很长时间后才收回来,我自己有十来块箭山还是不够用。所以我想了很多的办法设计不用箭山的插花,自己设计花器时常常把花器设计成为不用箭山也可以使用的。几年前发现了玛米风格时就觉得非常对路子,我喜欢玛米风格的那份清新,我也一直留意玛米风格的发展。几年前要去日本参加世界插花大会时曾计划去访问东京的玛米花艺设计本部的,希望如果有缘的话就会会玛米先生,没想到就在我动身前几个星期,玛米先生不幸中风了,而且一直没有恢复好。现在玛米花艺设计的日常事务是由玛米的儿子打理的。

这次从日本来做演示的岗田惠子先生在玛米花艺设计中地位仅次于玛米先生的儿子,是艺术总指导。在一个小时内,她插了八个。我的照相机在关键时刻没有电池了,所以只能和大家分享两祯照片。
上面的这一个是用竹夹子固定花的。

这一个您可以看到是把树枝从中间分开,然后夹在花器上固定的。

希望您喜欢这两个插花,并有一个快乐的星期五。

以花系友,
以柔。


Double click here to view English version.

2009年7月30日星期四

夕阳无限好

一个多月前我的同事从她家的花园里剪了九枝天堂鸟和一些天堂鸟的叶子给我。我以前最多有五只,这次一下有九枝很兴奋。插天堂鸟不容易,因为每只天堂鸟都有自己的朝向,插的时候要注意让她们互相呼应,还要和看花的人沟通。我第一次的尝试还不算太差,不过看着插花觉得改进的余地很大。

果然在第二天就有了新的想法,重新插过之后就漂亮多了。

两个插花都没用上天堂鸟的叶子。我觉得天堂鸟的叶子太直,单调了一点,想不出好办法用就先把它们泡在水里放在一边了。

上个星期六我插花的同学玲玲请瑞塔同学和我到她家里喝茶。玲玲是泡茶师,对茶很有研究,又爱分享,每次我和瑞塔都跟她学习很多。介绍红茶是她告诉我们红茶的风味和红茶在制作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放置的时间很有关系。喝着茶,话题又从茶转到了米酒和葡萄酒。我基本上不喝酒,玲玲和瑞塔都喜欢酒,所以她们两个人就把玲玲家里凡是开了瓶的米酒和葡萄酒就都品尝了一次。每喝完一种她们两人就讲评一番,我听起来觉得很有趣。瑞塔评论她们两人一致认为最好的那个葡萄酒,她说那个酒含在嘴里很润,不“活蹦乱跳”的,喝了之后可以慢慢回味。玲玲说那是因为这个酒已有年头了,是“陈”葡萄酒了。

接下来的星期天上午我去了旧金山城市学院去看日本来的花艺师的示范。为了不打扰他人,我把手机的铃声放在了安静,后来就忘记再调到正常了。结果让一位长辈找我找得很辛苦。我只是随便和这位长辈提到我想知道她家的花园里有什么花,结果这位长辈找我是要告诉我她家的玫瑰开花了,要我去剪。让一位长辈为我这么费心我觉得非常过意不去。

星期一早晨上班的路上我去剪了玫瑰,在办公室插玫瑰的时候找材料配,就看到了放在一边的天堂鸟的叶子了。经过放置老化,叶子不再是直直的了,而是变得卷曲有趣,颜色没有那么绿了,但是黄绿相间,有了不同的风味。我把玫瑰和天堂鸟的叶子插在了一起。

这让我不由得琢磨起人的成长过程。

我非常幸运可以交到很多在五十到七十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朋友。在我喜欢的插花、陶艺、写作和义工等等活动中几乎80%以上的参加者都是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我从她们身上学习到了很多、很多,和她们交往很有趣。她们有很多共同的优点,比如说有智慧,生活态度积极,向上好学。最重要的是,她们知道身边的人、事、和物的价值,珍惜一切。我想这是她们从她们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学习总结得来的吧。这让我羡慕,我想我通过向她们学习,也许可以间接地吸收她们的生活经验,早点达到她们做人的水平。

唐朝诗人李商隐在《登乐游原》里写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两句千古名句道尽了诗人对夕阳的赞美和惋惜。后人经常用它形容人的晚年。我想人的成长过程包括身体的和精神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之后体能的确会慢慢下降,成长的过程像一个钟型曲线,但是在精神方面的成长是一直继续和完善的,活到老,学到老,进步到老,完善到老,精神的花是越开越美的。从这个意义上,也许我们就不用有“只是近黄昏”的惋惜了。

希望您喜欢我的插花照片,并有一个快乐的星期五。

以柔,
以花系友。

Click here for English version

2009年7月24日星期五

尝试

今年初的时候决定在插花中要实践“绿色计划”,就是说要尽量不用商品花,如果要买花的话也尽量买农夫市场的或者至少是当季的花,把因为插花而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当初觉得一定会非常困难,因为我以前这么多年都是每个星期六去老师那里上课,不用操心花材,突然间要自己找花材还真一时不知道去那里找。现在半年过去了,不但实行得很好,而且有很大的收获。看样子凡事下决心后就下工夫做,一定可以想出办法做好的。

自从实践绿色计划以来,我有了两个明显的进步。第一,我的眼睛管用了,随时注意那里有花材。第二,嘴比过去勤快了,随时告诉大家我需要花材,也慢慢地敢张口要花材了。真的张口之后我很少被拒绝。有时植物的主人很爱植物,舍不得让我剪,或是只让剪快谢的花,我也完全可以理解。每到关键时刻总是有好朋友出来大力协助,今年我自己或是和朋友合作的几个大的活动用的插花都是没有花一分钱就完成了(比如树华的筹款餐会)。因为要绿色环保,就逼着我跳出平时的思维框子想办法,所以还很有些创新。因为这样,我也有机会用到很多以前没有用过的新花材(例如父亲)。

在我实行这个绿色计划之初,我告诉了我的老板和大老板,请他们支持。自从我来这里工作后,我无偿地给办公楼入口的大厅插花,所以他们都支持我,大老板更建议我在厨房里放了一个水桶以方便大家捐献花材,又说我可以剪院子里的任何植物插花。 上上个星期六是树华感恩义工和捐款人的午餐会。负责的义工想要搞得有情调一点,我就帮忙找了一个小义工弹钢琴,还给每张餐桌插花。在准备时,好友建议我用办公室院子里的海棠树结的漂亮果实(这种海棠不能吃,只是观赏),因为是要给树华用,我在剪以前特意和大老板打了招呼。用这些果实当基础,上面再插上一些我自己院子里的绿叶和花,一共插了十盆,到会的人都很喜欢。还有人特地找我问我用的“花器”是那里买的,她们喜欢上面的“梦”字装饰。这让我很开心,那些“花器”其实是我喝完珍珠奶茶后回收的杯子。我喜欢的奶茶店叫“梦咖啡”,他们的杯子上有个“梦”字。

不过在执行绿色计划的过程中也不是都这么成功。在尝试中成功和失败搀杂,从失败中我学到教训。

瓶刷树(Callistemon,common name bottle brush tree )在我住的硅谷很多。得了这么个名字是因为这树的花很像是红色的瓶刷。我一直好奇为什么没人在插花中用这种多见又好看的花。我看过很多的插花书和杂志,在看过的插花照片中只看到过一幅照片用了瓶刷树的干枝。所以我一直跃跃欲试地想要试试。我也和我的插花老师建议过,老师只是简单地说瓶刷树的花不适合插花用,就再没有多解释。我就更好奇了,到底怎么个不合适法呢?两个月前,我的大老板从她的院子里剪给我一大把瓶刷树的花,同时还给了我一张她家院子里植物的清单。


有了这花后,我一点没有耽搁,立刻就把它们插起来了。通常我第一次插完花,几个小时后常常会回去再看看,那时常会看到第一次没有看到的毛病,可以修改更正,这已经是习惯了。这次两个小时后再回去看时大吃一惊,发现桌面已盖了一层花粉,成了黄色的了。当天没有带相机,第二天早晨带了相机,进了大厅后发现前一天昂首挺胸的瓶刷们都耷拉脑袋了。

接下来的那一个星期我又相中了办公室院子里的绿色蕨类植物的漂亮叶子。我采了几片插在了大厅里。当晚回到家脖子的皮肤几乎痒到不能忍,醒着时还可以控制住不抓,但是睡着了在梦里就抓了一个过瘾。早晨醒过来后在镜子里看到脖子上有好几道红指甲抓痕,让人看了还以为我是打架被人抓的。一直在奇怪为什么好好的就突然痒起来了,早晨在办公楼大厅里看到放插花的桌子上的一片黄才恍然大悟。我在插那几片叶子时脖子碰到了蕨类植物叶子背面的孢子,痒是皮肤对孢子过敏的反应。

希望您也跟我一起从我的尝试中学习。希望您有个快乐的星期五!

以花系友,
以柔。

Click here to read English version

2009年7月14日星期二

阳光下的一天

这个星期六我和两位长辈一起去了第十七届帕罗阿朵陶艺和玻璃节。这个每年都举办一次的陶艺和玻璃节上通常有一百八十到两百个陶艺和玻璃的艺术家展示和售卖他们的作品。这些艺术家都属于 加州陶艺和玻璃艺术家协会,加入协会时经过了评审委员会的评审。这是很高水准的展示,以前我的陶艺老师丹尼不忙时每年都参加,他说有很多的收藏家来这里收集藏品。

我和两位长辈看得高兴,也聊得非常开心,一起渡过了一个快乐的下午。这是我每年都看的艺术节,是学习的好机会。在前年的第十五届帕罗阿朵陶艺和玻璃节上我还被邀请演示了插花。

在这种展销会上做演示很有挑战性。花器是演示前现场选的,所以准备材料时并不知道用什么花器;又因为最后把插花和花器一起还回去,平时用的箭山等固定花材的工具都不能用了,要另想办法。但是同时,这也是很难得的好机会,演示者可以选用任何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因为花器被选中对销售很有帮助,艺术家们都很开心地把他们的作品借出来。

我选用的第一只花器是布鲁挪(Bruno Kirk)的。布鲁挪在日本学习了十年陶艺。他的花器很有特点,在花展上只要有人用了他的花器,大家都会认出来。我很喜欢他的作品。本来去他的摊子挑花器时是想要选只高的,但看到他准备了箭山,我就借了他的箭山,选了一只大盘子。一周前我插了竹子和火鹤,看到照片的朋友都很喜爱,火鹤还很新鲜,我就又把她们在布鲁挪的大盘子里插了起来。

第二只花器我选用琳达(Linda Mau)的。五年前我在一次展览上看到过琳达用陶做的和服,当时印象很深就记住了她的名字。这一次发现她做的花器很好用。几乎每一只都可以不用箭山。我选了一只长方形、黑色的,我把竹子对角撑起来当花架子,一只角插了几只黄色的 golden astries,对面的那只角插了一只向日葵。虽然很简单,但是黄色和黑色的醒目反差很亮眼。

插这一盆时用的竹子是朋友燕萍家的。以前用过的竹子都很有韧性,但是这一次的竹子虽然很绿,很水灵,可是当我很小心地弯竹子时,她脆脆地在我手里折断,最后断的比弯成的还多。这还是我在家里整整泡了她们三天后发生的!

手里有了好几只断竹子,于是我就把她们用在了下一个插花里。花器是在我学习陶艺的社区中心教课的林老师做的,林老师的功力很深,我每天在办公室吃中饭的碗和茶杯就是买的他的。我利用竹枝的张力把那几只断竹子卡在花器口当成我的花架子,插了几只满天星,一来可以把竹子藏起来,二来白色当底色使上面插的五只米老鼠火鹤更加醒目。


当我接到插花邀请时,我最兴奋的是我可以选用很漂亮的玻璃花器。在一个摊子上我看到了两件都爱不释手,为了机会均等,我只好忍痛割爱选一件。选好后,我就去隔壁的摊子,在那里看到了一只小小的咖啡色玻璃花器,配我带来的向日葵正合适。于是我向摊主自我介绍,请求她借给我花器一用。没想到的是,她马上一脸严肃的说不可以。我怕她误会,就又解释,她就转过身给了我一个大后背。我也只好离开。那时我没有时间再找了,于是我回到了刚才的那个摊子。摊主兆石(Josh)弄明白我要借他两只,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当演示结束,我把花器和花一起送回来时,不肯借我花器的女士看到了,招手叫我过去,告诉我她后悔了。可惜太晚了,我笑一笑安慰她,说不定明年有机会吧。


那第一只玻璃花器是一只大盘子。中间是淡蓝色,其他部分是深蓝色,还有一个金色的边。以我自己对颜色的喜好,我希望没有那条边。但是在这个插花里,有那条边正合适。我用了几只我老师家里的藤条,她们随意环绕在一起的线条很好看,我把藤条架在了盘子上,中间放了一朵向日葵。如果我自己从这一次做的七个插花里选一个最喜欢的话,那就是这一盆了。

第二只玻璃花器的颜色是我的最爱。口部是深蓝,中间是透明,下面是淡蓝色。我正好有淡蓝紫色的花可以当花架,上面插了两只粉紫色的兰花,插花就有了动感,大功告成了。

下一个插花的花器是迪克(Dick)做的。迪克原本是个在大学里教哲学的教授,因为喜欢陶艺,玩票久了就下海了。目前是专业陶师。这个花器一定对他很有特殊意义,他提前写电子邮件给我,希望我可以用这个花器插一盆传统式样的花。但我觉得如果那样的话,这只花器就埋没了。我在这里插花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展示插花,而是通过插花展示花器。我很诚恳地向他解释了我的想法。演示当天我在他的摊子上看到这件花器的实物时,我想到的是用一只粉色的百合来配蛋清色的花器,可是演示前分理材料时,我老师给我的一段墨西哥仙人掌(agave mericana) 的肥大的叶子放进这个花器正好合适,我就改变主意了。

这种简单的插花一举多得,她充分地表现花器,需要的花材少,插的时候又简单,又快。

最后插的这一盆很大,有一人多高。一周前女友把她家里院子里长的 kangaroo paws 送给我。因为材料太高,她想尽量保持长度,在运输时还动了一番脑筋。我当时正在给插花演示找材料,不知道留一个星期后花材是不是还新鲜。老师答应让我借用她的工作室,那里比我家里凉快。把 kangaroo paws 留在那里时,我和她们讲好了条件。她们一定要好好地保持新鲜等着我,到演示的哪天,我一定把她们插得漂漂亮亮的。她们还真配合我,做到了。

当天早上到这里时还有一个小惊喜 - 演示地的草坪上放着三只小 kangaroo paws , 后来我才知道是爱云(Irene)放的,她想到我也许有用。爱云是比我学龄长的插花同学,又是介绍我入门学习陶艺的人。我跟她学习了很多。

这个花器是陶板成型的苏打烧。那是把窑烧到华氏 2000 度时就向窑里撒苏打颗粒。苏打和釉药起化学反应后在陶器上形成随机的图案。苏打烧不是可以随便尝试着玩的。一旦一个窑烧过苏打烧后,因为有苏打残存在窑里,这个窑就只能烧苏打烧了。所以烧苏打烧的艺术家都是非常喜欢也是非常擅长苏打烧的。

在演示当中,我发现我的观众很有艺术修养。我们有很多的交流。插这最后一件时,我就让我的观众出主意。我先插了 kangaroo paws 后,我的观众告诉我太硬了,要软一点。我就插入了一些毛毛草。我又开始插入百合花。到我剩下最后一只百合时,我问观众应该插那里,就像知道我想什么一样,她们指给我的位置,就是我想插的。

演示者只是是一个人,但是一个成功的演示是一个集体的努力。很多人出了力。我的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又帮我从旧金山买花,我的朋友超英和思思当我的助手。她们没有学过插花,也没有看过助手和演示者怎么在一起配合,但我们一起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插了七盆花。她们的两位丈夫也帮我们照相。我的朋友们到场打气,尽力帮忙。没有这一切帮助,我一个人一定做不了。我欠所有人一个大大的谢字。

那是在阳光下过得很开心的一天。

希望您喜欢我分享的照片,并有一个快乐的星期五。

以花系友,
以柔。

Click here for English.

2009年7月9日星期四

代价

一个星期六的中午我和一伙朋友约好了一起吃午饭,在开车去餐馆的路上接到了寿美老师的电话,她很兴奋地说她弄到了特殊的花材,希望我去她的工作室一起学习。没顾上去吃饭,在通知了朋友们后,我就掉头赶去老师的工作室了。

原来这特殊的花材是几枝互相缠绕在一起的野生覆盆子(wild raspberry)的枝。想要用她们就必须把她们一枝枝地都分开,不但不能伤到她们,还要注意不吧把果实碰掉。我以前从来不知道原来覆盆子枝上满是刺,连叶子的边上也是刺。我到的时候寿美老师已经和邵老师一起忙了近一个小时了。我赶快加入,三个人一起费了好一番气力后终于把那几只宝贝覆盆子枝理出来了。因为没有专用的手套,我们的六只手都肿了,又痛又痒。

由于是难得的特殊材料,所以由寿美老师动手,我和邵老师在边上时不时地出点主意或是喝声彩。一共插了三盆,我们变换着角度欣赏,怎么看,就觉得怎么漂亮。看了一阵,三个人不约而同地举起我们被扎种的手,笑了。可能就是因为手被扎成了这样,我们才格外觉得插花好看吧!付出代价之后总是这样的。不光是插花,其实生活中事事都是这样。我知道下次我再吃覆盆子时,一定会觉得味道比以前好多了。



离开老师的工作室,坐进车里后,我觉得肚子很饿,这才注意到已经是下午两点半了,我还没有吃午饭。

希望您们喜欢这几个插花,并有一个快乐的星期五。

以花系友,
以柔。
(9-13-2007)

Click here to get the English version.

2009年7月2日星期四

怎样使一个插花看起来有趣?

使一个插花看起来有趣的方法很多。

你会想到把一个干竹子做的架子插在一个插花里吗?那不是一般会用到的寻常材料,那个干竹架子让这个插花看起来比较有趣。

手边都是寻常的花材?好办,让花材的组合搭配不寻常就可以了。例如斑马草是典型的日式花材,通常在一个日式插花里斑马草总是最高的花材,用来和菊花一类的东方花材搭配来展示秋天的景色。斑马草是几乎不用在西式插花里或是不和西式的花材组合的。

在下面的这个插花里,斑马草被剪短了,用来配合热带花材。这是平时不用的花材组合,这个组合使插花看起来很有趣。

总而言之,新奇就有趣。想要有趣就要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

希望您喜欢这两个插花,并有一个快乐的星期五。

以花系友,
以柔。

Click here to read English version.


以前写过的和这个题目相关的博文: 顺风旗

2009年6月25日星期四

金雀花

每年春天我们通常都会用一两次金雀花(拉丁名 cytisus scoparius, 英文俗名 scotch broom)。金雀花的种子包在一层硬壳里,有这个保护,种子可以在自然环境下存活80年。就因为这样,金雀花被列为杂草,还上了“坏”植物的黑名单。说她坏,是因为她的生命力太顽强,不容易被除干净。金雀花的花枝是直的,对我们这些插花的人,直就等同于无趣,所以要用金雀花的话就要把她的花枝变得弯弯曲曲的,或者说是变得比较有趣一点,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用金雀花。

把金雀花的花枝弄得弯弯曲曲的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弯花枝是我们的基本功之一。 弯任何花的花枝前都要先把两只手都沾上水,然后从根部开始,左手把花枝抓牢,但是又不能抓实,因为人的体温太高,手太热,花不喜欢被热手抓。右手在靠近左手的地方开始弯花枝。一次不能弯太多,要有控制,凭感觉。这感觉不是一次或两次就能养成的,常常是用力一大就弯断了,力气太小的话,弯了半天手一松开什么弯儿都看不出来。两只手弯一点就往上移一点 ,一段一段地把整条花枝弯完。弯花枝也是个要有耐心的活儿,急不得。在不知道弯断了了多少次花枝后,有一天,终于看着自己弯的花枝顺眼了,有味道了,是需要的形状了,心里那份高兴就别提了。

这个插花是去年春天插的,用了金雀花,君子兰和一枝天堂鸟。

弯花枝常让我想到日常生活。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就像插花碰到了金雀花,没有什么选择,非把它弯漂亮了不可。

希望您喜欢这个插花,并有一个快乐的星期五。

以花系友,
以柔。

Click here to read English version.

2009年6月18日星期四

父亲

学习插花以来一直没有什么满意的作品可以给父亲节用。母亲节后的那个星期,我用办公室院子里的棕榈树叶和大杜鹃插了一盆花,看着插好的花,先想到的就是有父亲节的插花了。

看到这个插花,您想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

爸爸在部队工作,妈妈要照顾姥姥,自己也工作,所以妈妈不带我们随军。我小时候的那几年爸爸是在外地,一年一个月的探亲假,刚熟了,爸爸就又走了。那时没有电话,所以一年中除了听妈妈说到爸爸,就和爸爸没有联系了。第二年同样的过程又重新开始。后来爸爸回到北京的兵部工作时也是星期天才能回家。他也带我和妹妹去公园,但是吩咐了我们诸如不要踩草、不要摘花一类的注意事项后就是我们自己玩,他总是有一大堆和工作相关的书或者是资料要看,他忙着看自己的东西,到该走的时候再招呼我们。他也鼓励我们学习尝试各种技能。那时一双冰鞋的价钱是三十多元,等于是一个技术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他也建议我们买,学习滑冰。他尤其重视学习像游泳一类的求生的技能,不过他从来没有时间带我们一起去游泳。印象中只有划船是爸爸教的。上中学时,有几个星期天,他带我去中山公园,我们租船在筒子河里学习划船。那也是唯一的一件我们父女一起做过的好玩的事了。所以我小的时候一直羡慕周围的小朋友中那些爸爸在身边的小朋友,我更羡慕她们可以跟她们的爸爸撒娇。在我长大的过程中我和妈妈非常亲近,和爸爸就比较疏远,对爸爸也不怎么了解。

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回北京工作,当时爸爸刚办好了离休手续,他所在的干休所还在施工,因为他是土木工程师,他就义务地帮助施工。妈妈还没有退休,于是妈妈就要我陪爸爸住在爸爸的干休所。那时每天下班回到家时,爸爸听到钥匙的声音就会迎到门口,他看到我时总是很高兴,满脸是笑,一定会说,“三姑娘辛苦了,”问我要不要喝水或是吃东西,然后我们就没有话了。爸爸跟进、跟出厨房看着我做饭,我们两人坐下来吃饭时还是没话说。吃完饭,爸爸一定夸奖我的饭做得好吃,我也就顺便考考爸爸我们晚饭吃的什么,他也一定答不上来。于是爸爸又跟进、跟出厨房看着我收拾清洗碗筷。我收拾完了,就回自己房间了。每次从房间出来都看到爸爸在我房间门口踱步,他看到我出来很高兴,像是要说什么,我停下来问他是不是有事,他说没事,我就又回房间了。我们就这样过了第一个月。

有一天晚上,我收拾完晚餐的碗筷后又准备回房间了,爸爸把我叫住了。爸爸说想要给我讲个故事。我很惊讶,我长了这么大,还从来没有听爸爸讲过故事。于是我和爸爸在客厅里坐了下来。那以后的很多个晚上,爸爸给我讲了他自己的儿童时代;他的工作;他碰到的很多情形,他是怎么处理的。我终于了解爸爸了,一点点地,我们也亲近了。我们有了说不完的话。多年后,在遇到了无数个类似爸爸遇到的情形后,我更明白了爸爸的苦心。

对爸爸的了解越多,我们的父女感情越深,我也越敬重爸爸,我为有爸爸这样的父亲自豪。虽然还是觉得没有和爸爸撒过娇有点遗憾,但是我感受到爸爸对女儿的深深的爱,爸爸用的是他自己的方式。

希望您喜欢这个插花,并有一个快乐的星期五。祝愿天下所有的父亲们父亲节快乐。

以花系友,
以柔。


Click here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2009年6月12日星期五

你留意到了什么?

星期六我刚搬了家。当天晚上就发现新家卧室的窗帘拉不上,着实努力了一番才拉上。过后又留意到几件小东西不工作,不由得心里有点烦。

第二天是星期天,我留意到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以前的屋主把大门上挂的花环留给了我。就在我搬家的这个周末,有一对非常聪明的美洲家朱雀看中了这个花环,不用怎么费力气,它们就利用这个花环做了一个鸟巢。下午我就站在饭厅的窗口边看着它们一面飞进飞出地忙,一面还不忘忙里偷闲地亲热一下,亲亲嘴。它们时不时地唧唧喳喳地讲话,也许是讨论它们的计划,可惜我一句也听不懂。我一边看,一边猜它们在干什么。可能是因为有那个花环就够了,它们没有叼树枝,也没有看到它们叼着食物,猜不透它们到底忙了些什么。也许那只是它们的玩耍时间。它们动作快,灵活。看样子两只鸟都是成年的鸟,它们的身体大概有两寸半长,灰色,有花斑,加上长尾巴,身长大概有五寸多一点。公的这只头上和胸上都有红色的羽毛,非常漂亮。和它们这么大的身体比较,那个鸟巢好像很小,但是它们好像不在乎住小房子,看上去高高兴兴的。

我兴奋地看了好长时间,完全忘记了前一天的那些烦心的小事。下午女友和她的父母来访,我请她们从车库的门进出以避免打扰到我的鸟。她们也很有兴致地看了一阵子,可惜不巧,这两只鸟当时都外出了,她们没有看到。

星期天的晚上要写《快乐星期一》的时候就想起了去年春天和大家分享过的一首叫《恩》( Gratitude, by Mary Oliver )的诗歌的第一节题为“你留意到了什么?”的诗。诗中提到了蜗牛,低飞的麻雀,黑暗里乘风的蝙蝠,…… ,英文的原文是这样的:

What did you notice?

The dew snail;
the low-flying sparrow;
the bat, on the wind, in the dark;
big-chested geese, in the V of sleekest performance;
the soft toad, patient in the hot sand;
the sweet-hungry ants;
the uproar of mice in the empty house;
the tin music of the cricket’s body;
the blouse of the goldenrod.

在生活中有时我们需要放慢节奏,留意一下周围,尤其是留意那些赏心悦目的事物,这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愉快的心态,接受生活的各方面。归根到底,生活就是体验。

去年我分享这首诗时,我还分享了一张插花的照片,希望您喜欢。

星期五快乐!

以花系友,
以柔。
(6-12-2009)


去年初次分享(4-27-2008)这首诗时的原作:

你留意到了什么?

星期六我参加了一天的写作学习班。因为四月是美国的国家诗歌月(National Poetry Month ),在学习班上我们读了不少诗 。我很喜欢其中一首题为“恩”的诗( Gratitude, by Mary Oliver )。其中的第一节题为“你留意到了什么?”诗中提到了蜗牛,低飞的麻雀,黑暗里乘风的蝙蝠,…… ,英文的原文是这样的:

What did you notice?

The dew snail;
the low-flying sparrow;
the bat, on the wind, in the dark;
big-chested geese, in the V of sleekest performance;
the soft toad, patient in the hot sand;
the sweet-hungry ants;
the uproar of mice in the empty house;
the tin music of the cricket’s body;
the blouse of the goldenrod.

“你留意到了什么?”读完那一段后我也不由得问了我自己几遍。

观察是学习插花的基本功。插花人要能够“留意”到每一朵花和每一枝树枝与其它的花和枝有什么不同,她最美的角度在那里,插成的作品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每一枝和每一朵的美,而且要考虑全局的整体美。这周的插花正好是最好的说明:

接下来的星期一晚上下班回家后正赶上看了一半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节目。那一期叫《清明》,是在泰山拍的。主持人朱军和于丹、易中天两位学者同登泰山,在旅途中讲述了六位先哲的人生寄语 :

http://space.tv.cctv.com/act/video.jsp?videoId=VIDE1207384442315155

这六位之中有浪漫诗人李白。于丹教授在谈话中引用了很多李白的诗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听着那些诗句,我不由得又想起了那同一个问题,你留意到了什么?是啊,到底李白 “留意”到了什么,使他能有“天马行空”般的想像力呢?大家各自见仁见智吧。

星期五快乐!

以花系友,
以柔。
(4-27-2008)

Click here to raed English version.

2009年6月5日星期五

对话

在08年新年后的那个周六的插花课上,我用银柳枝、红色的火鹤、松和水仙插了一盆花。完成后请老师讲评,老师仔细端详了一阵后说:“各种花材互相陪衬、对话,整体效果真不错!”老师没有做任何改动。

08年我制定的新年计划之一是要学习和改进与人沟通的技巧。我的一个女友几周前刚刚参加了一个培训班,她把她的培训教材推荐给我。我从图书馆借来了书和一套CD。从新年开始,我开车时一直在听这套CD。书的名字叫做《关键会话 - 用于厉害攸关谈话的工具》。听这套CD使我很受益,我在实践中找机会试用我所学到的新工具。

根据这本书的介绍,成功的关键会话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建立对话。其实插花也是一样的,要建立对话,要有花和花的对话,以及花和人的对话。

在这个插花里,银柳枝的线条很美丽,同时银柳枝还给出了整个插花作品的高度,就像在谈话中定了调子;红色的火鹤使整个插花作品亮了起来,她的花很像伸出的红舌头,带给插花一些诙谐的趣味;松给插花带来了绿色,还帮忙把用来固定花枝的箭山藏了起来;水仙不但用她那绿色叶子的线条和银柳枝的线条对比、呼应,还用她的那枝花告诉我们新年到了;花器内的那一块石头,让我们多了一些对大自然景色的联想。在这个插花中各种花材之间互相对话,整个插花和看花人对话,一切都在和谐之中。

希望您享受“对话”,也祝愿您有一个快乐的星期五。

以花系友,
以柔。
(1-06-09)

Click here for English version.

2009年5月29日星期五

平衡

去年有一次我没有办法去上星期六早晨的插花课,所以我提前一天星期五中午去补课。哪天老师准备了棕榈叶,要我们编叶子。我喜欢编织,但是编织花时间很多,因为要赶着回办公室参加下午一点的会,所以我拿过叶子就急急忙忙地动手了。

终于编好了。把棕榈叶插入花器后,我就看到毛病了。左右太对称了,对称到了呆板。这可怎么办?我已经没有时间拆掉重新再编了,想了想,我决定把花都插在一侧打破平衡,正好球形和下垂的花的结合使整个插花看起来比较有趣,去掉了呆板的感觉。

东方式插花和其他的视觉艺术一样,都有怎样平衡的问题。如果视觉上不平衡,一定不好看。可是反过来,如果太平衡了,就会觉得呆板和无趣。

通常插这类材料时,动手前要先试插,要比划好。这几样材料中,这片棕榈叶是用于决定整个插花的框架的。棕榈叶子的梗的角度决定了叶子插入后的角度,在编织时要针对这个角度做些调整,使框架成为非对称的东方式,然后再用花平衡它,使整个插花在视觉上取得平衡。但是我阴差阳错地用了正好相反的方法,效果也不错。

其实刚插成时我并不喜欢,带回家后我都没有马上把她再插起来。直到我要选照片决定写什么题材时,看着照片,觉得偶尔反一下传统的做法也不错,这才开始喜欢了。不知道您喜欢不喜欢这个插花呢?


星期五快乐!

以花系友,
以柔。
5-4-2008


Click here for English version.

有的理由卻不一定要解釋

上个星期五我收到了读者来信,告诉我在台湾母亲节这天母亲在世的要戴红花,母亲故去的带白花,所以有的朋友不要白花可能是出于这个考虑。刚看完这个email就又收到了另一个朋友转来的“有的理由卻不一定要解釋”。我其实是遇到很多次红花白花的问题,终于忍不住写出来了,正好赶上母亲节。不过这两个email对我是提醒,也是学习的机会,所以和大家分享。

以柔。

********************************

有的理由卻不一定要解釋

剛開學,科裡有一位新進老師宣布喜訊,雖然包禮金是看交情,是個人的自由,但是依照慣例很少有不包紅包的。可是這次因為有一資深的老師,並沒有和大家一起送禮,雖然表面上同事大多隱忍不說卻常私底下議論紛紛,有老師認為他早結過婚,小孩也生過了,賠本的生意自然不肯做;也有老師認為他平常就節省,省下紅包也很正常;但我卻有另外的想法。

記得有一次帶著學生搭捷運從台北到淡水,因為假日人多,很多人只好用站的。門邊的位子坐著一位長髮女孩微低著頭,清秀的臉龐,一襲淡綠色長洋裝,把夏日擁擠的捷運點綴的清涼十分。

到了劍潭站有個阿婆背了兩大包東西上車,滿頭大汗東張西望找位子,就站在女孩面前,女孩抬頭看了阿婆一眼,旋即低頭玩弄手上的皮包帶子,似乎沒有讓位的意思。於是我便故意轉身問學生:「在車上遇見老弱婦孺要怎樣?」學生馬上回答:「要讓座!」我一向認為機會教育是很有用的,於是便用眼角餘光瞄向她,發現她將手上的帶子順時鐘纏啊纏,又逆時鐘的回復原狀,頭卻低的更低,但是還是沒讓位的跡象像是作錯事的小孩被罵,只是低著頭,卻不肯道歉。

到了紅樹林站,女孩起身準備下車,這一幕讓我終身難忘。車門打開後,她跨出了右腳,左腳卻在離地後向外畫一個弧,才勉強跟上右腳,女孩沒有回頭,只是低著頭,努力讓左腳跟上右腳,對他的誤會,我卻只能用眼光道歉,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辦法對每一個人,說明理由,解釋情況,尤其是對不認識的人,所以可能被誤解,會遭譏笑。

沒有讓位的女孩,怎麼跟陌生人解釋她的情況,將心比心,我相信未包紅包的同事有他的理由,卻不一定要向我們解釋。

這則故事提醒了我們,不該用自己的眼光和框架來看待世界。很多事情並不是自己想的這樣或是那樣,或本身有自己的理由。用包容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世間本無常理,有些理由該解釋或不解釋,都是唯心而已。

2009年5月22日星期五

天生我材必有用

母亲节那天我和朋友联手给庆祝母亲节的活动插了一盆很漂亮的花。有白绿两色的马蹄莲,还有朋友家院子里自己种的红色的芍药,一共开了五朵,朋友就把五朵都带来了。因为花多,所以那个插花很奢华。庆祝活动结束了,朋友建议把所有的花都分送给那些母亲们。过来拿花的人络绎不绝,几乎每个人都问红色的,那五朵分完了以后,后来的人脸上带着失望,我递上白色的马蹄莲,有一半人摇头说不要白花。我递过去绿色的马蹄莲,也有不要的,说那和叶子一样,不算花。有几个拿了白马蹄莲在手里玩儿。其中一个用手捏着花颈一面捻一面悠儿。我的眼睛简直不能离开那朵可怜的花,强忍着没有过去把花救回来。当时她拿花时我就嘱咐过了,花不喜欢我们用热手抓着,最好小心一点。

这样类似的情况我常常碰到,要花的人挑红花,挑颜色艳丽的花,挑长得漂亮的大花。这常常让我非常感慨。可能自己作为一个花艺工作者对花的感情与一般人不同。送花就像母亲嫁女儿一样。遇到爱花、珍惜花的人,就算他/她“没打我的花的主意”,我也主动给自己的女儿做媒,遇到好人家,知道女儿嫁过去有人疼,就嫁了。对我,嫁出的女不是泼出去的水,每当看到女儿受委屈时就很心痛。其实退一步说,就算不是花艺工作者的一般人,也应该学习珍惜花,珍惜所有的花,包括不艳丽的小花。姥姥在世时常说“人事一理”,把这话改改,可以说“人花一理”。人有形形色色,花也有五颜六色。如果没有白色和其他颜色的衬托,我们也不会觉得红花那么亮丽。如果这世界上只有一种人,到处也都只是红色的大花,这个世界是不是也很单调呢?我们常常为那些有身心障碍但是却自强不息的人喝彩,加油,其实那些长得歪歪扭扭的花又何尝不是自强不息奋斗的结果呢?被高枝压到,或是被人拦腰踩折了腰,还是顽强地生长,寻找着阳光和水,用全力开出了一朵花。这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尊重和加倍珍惜呢?

几年前有一次在初夏的时候去背包远足,高海拔的山上的冰雪还正在融化,到处都在淌水,地上有一丛丛的只有不到两英寸高的不知名的植物长着细小的嫩绿叶子,开着不起眼的小黄花。在那个海拔高度的山上几乎是冰雪刚融化完就又开始上冻了。如果那些小植物不抓紧,她们就来不及完成生命的传承了。看着她们我体验了什么是怜爱的感情,也有了很多对生命的新感悟。遍地都是泥水,几个同行的远足者都跳着走,为了防滑,专挑有那些小植物的地方落脚。我怎么都不忍心踩她们,一路上滑倒了好几次。

有道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论什么样的人和花都可以为这个世界做各自独到的贡献。刚刚过去的这个星期天,在树华教育基金会的筹款餐会上,我把这句话改了一个字,变成“天生我材必有用”。多余长度的马蹄莲花茎和叶茎平时是丢掉的,这次我利用了她们,把茎裁短后用麻扎成捆,既当花器又当花插,我把绿叶和花都插在上面,跟饭店要了白磁盘,摆立在磁盘上当餐桌的装饰。我一共做了二十七个,每个都不相同,来宾们很喜欢,餐会结束后那些插花都被来宾们带回家了。那些插花的材料全部是朋友们从她们自家的院子里剪给我的,一分树华的钱也没化。

因为宴会的主持人介绍了我是设计插花的人,所以有好几个来宾特地找我告诉我她们现在就知道怎么用她们自己家院子里的花草了。

为了配合这个设计,在入口报到处的那个大的插花也用了马蹄莲的花茎,看上去很别致。

希望您喜欢我的创意,并有一个快乐的星期五。

以柔,
以花系友。


Click here to read the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