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4日星期五

花 - 我日常生活中的一面镜子

有一次上课时老师正好有兰花和茉莉花,我当时带了一对金属的花器,所以我就插了一个双瓶。完成后,我请老师讲评。

“很不错,尤其是低的这一瓶。”老师说着就把高的那一瓶挪开放在了一边。

的确,单独看低的这一瓶也不错。


“现在我来重新插双瓶。”老师说着就把高瓶里的花拿出来,又把高瓶放回低瓶旁边。只几分钟,新的双瓶就插好了。老师插得主次有秩,对比之下,我插的就太繁复了。唉,真不该忘记了插双瓶最基本的原则。其实头头是道地讲理论,实践中有时就忘了,这也是我日常生活中常犯的错误。我很高兴我不但学习了插花,还接受了对我做人的提醒。

我把双瓶拆开分送给了两位朋友。

高的那一瓶送给了雪俐,恭喜她克服个人困难第二次接受大家的信任新当选了树华教育基金会的又一届会长。雪俐不但在我为树华做义工的这些年里给了我很多工作上的指导,她对我个人的成长也有很多帮助。雪俐看到插花很高兴,第二天就把插花带去树华办公室和其他义工们分享了。

低的那一瓶我带去了办公室送给我的喜欢兰花的朋友,也是我的大老板文涛。文涛对我给她插的花总是爱护有加。虽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对她是家常便饭,但是她再忙也从来没有忘记过给花加水。所以我很高兴给她插花。

接下来的星期六我去办公室加班做系统维护,在等待计算机重新启动时,我不由自主地走去文涛的办公桌那里看望那瓶花。我抱她去水房,把花拿出来,冲洗干净花器,重新灌好新鲜的水,把一枝枝花的末端浸在水中剪掉一段,重新插回瓶里。当我站在那里忙碌时,我突然忍不住自己对着自己笑出来了。我理解了为什么有的妈妈当自己的孩子长大了,独立了,已经结婚了,自己会照顾自己了,他的妻子或她的丈夫也把他或她照顾得很好了,做妈妈的还是不放心,不放手。我笑自己就是一个那样的妈妈,正在做那样的事。

自从我学习插花以来,由花,与花有关的事,插花的过程中,我总是会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学习到一些东西。我的生活中就像是多了一面镜子,我看到我的差距,看到我可以改进的地方,也看到我的进步。

希望您喜欢这几幅插花照片,并有一个快乐的星期五。

以花系友,
以柔。
(4-16-2006)

There will be an English version very soon.

2009年4月21日星期二

地球日

每年的四月二十二日是地球日。地球日是美国的纳尔逊参议员( Gaylord Nelson ,1916 - 2005)发起的。

有好几年的时间,纳尔逊参议员注意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但是环境问题不是国家的政治议题,他就一直在想解决的办法。到一九六二年十一月时,他想到了一个主意把环境问题带上政治舞台的中心。他说服了当时在任的肯尼迪总统做一个全国游说以提高环境问题的暴光率。一九六三年九月,肯尼迪总统在五天内游说了十一州。但因为多重原因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纳尔逊参议员继续多方游说,他在二十五个州给许多不同的群体做与环境相关的讲演。全国到处都有环境破坏的现象,大家都注意到了,但环境问题还不是政治议题。人人都关心环境问题,但唯独政治家们不关心。

到一九六九年时,六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当时正有一个全国性的叫做“teach-in”的反越战运动在各个大专院校蓬勃开展。纳尔逊参议员忽然想到了地球日的主意。为什么不像反战运动一样组织一场草根式的关于环境的全国运动?这主意听起来有一点冒险,但值得一试。

于是在九月份的一天,正在西雅图开会的纳尔逊参议员宣布要于一九七零年的春天举行一个关于环境问题的民主大游行,他号召人人都参加。媒体做了很多的报道,响应的电报,电话,和信件源源不断地进来。美国人民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论坛可以发表他们自己对环境问题的建议和意见。他们以极大的热情表达了对土地,河流,湖泊和空气污染问题的关心。

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二日有两千万人及数千所大专院校和地方社团参加了第一个地球日的活动。这是美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民主运动。地球日的成功就在于它的草根性。

纳尔逊参议员已于二零零五年七月三日辞世,人们永远纪念这位地球日的发起人。

传统日式插花是只用新鲜花材的。草月流的创始人勅使河原苍风(1900 - 1979)打破了这个传统,他把现代的理念和方法引进了日式插花。他说插花应该是任何人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用任何材料、和任何花器都可以创作和享受的。今天有很多的流派都接受或部分地接受了这一理念。也正是这一理念使得自由式插花流行,并使草月流成为了在日本以外最流行的日式插花流派。

2006年十月我为参加在东京举办的国际插花大会所准备的插花中使用了一张我在惠普工作时在楼道里检到的包装纸。当时我看到那张纸时,我被它在光线下表现的不同明暗度所吸引。把它用在插花中是想借用非传统的材料和非传统的方法创作一个非传统的插花。一反通常把花放在最醒目的位置上的传统做法,我把花藏在了那只高的花器内。两只花器都用包装纸包裹起来,看插花的人要凑近看,仔细地找花。这就给插花增加了一点游戏的趣味。这样设计还有一个很实用的考虑。我当时不知道在东京可以买到什么花材,又听说东京花很贵(后来发现真的是很贵,五美元一枝玫瑰),所以设计时希望是一个用花材最少的插花,而且并不限非要什么种类的花。比如说,只要一枝接近颜色的玫瑰或是兰花就可以了。

因为展出场地有限,我的老师又代表我们流派做演示,虽然不远万里地把花器带去了,但我的作品没有机会在那里展出。就是这样,我仍然很高兴看到了一些使用回收材料(报纸、纸箱,纸购物袋)的插花作品。

转年的三月在旧金山举行的国际插花展览上也有几个用回收材料创作的作品。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件是由我们流派的一位教师插的。Tuan 住在旧金山,他在旧金山发现了一家专门卖回收品的商店。他用从那里买的分隔纸创作了一幅插花作品。我尤其喜欢那些美丽的曲线和由那些曲线带给我的流动的感觉。

我想只要艺术家不限制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用回收材料进行创作的空间是无限的。

希望您喜欢这两副照片,并有一个快乐的地球日。

以花系友,
以柔。
(4-15-2007)

(更多的关于地球日的资讯可以在 地球日网站找到。)

Click here for English version.

2009年4月17日星期五

花的抚慰

几年前有一次逛书店,我翻到了一本名为《花-从A到Z》的书。翻过了目录,后面的那一页有一个子标题叫“了解花”,读完了前两段,我很喜欢,就把这书买下了。这两段是这样写的:

“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我们庆祝、哀悼和爱的时候都有她们。 她们与我们对话,给我们启示,抚慰我们。

花有神奇的力量呼唤我们的情感和回忆。 我们为她们变化万千的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大小和芬芳而着迷。 对我们多数人来说,花在特殊场合是少不了的。”

最近一段时间,总是听到各式各样的坏消息,经济、犯罪、自然灾害发大水,每当这种时候,我常想花可以用其特有的方式抚慰我们。但是为什么花有这种特殊的能力呢?生孩子、过生日、毕业典礼、结婚、看病人、发丧,任何人生的重要场合都有花的参与,不分种族、文化、年龄和性别,主人买花,客人送花,到底为什么是花而不是其他的东西?

我问自己这个问题,也问听我讲座的听众,每个人有自己的答案,不同的时期,我也有过不同的答案。这几天,我想到的答案是生命和花的奉献。花盛开在植物生命最旺盛的时候,花奉献出自己,带给我们感动和生命的能量。

这个星期五我分享两张向日葵和野生金雀花(拉丁名 Cytisus scoparius,俗称 scotch brooms)的插花照片。

我喜欢向日葵带给人的感觉。她总是让我们想起太阳,想起生活中美好的那一面,使我们向上。野生金雀花其实是杂草,生命力非常顽强,她那明亮的黄色带给我们生命的希望和勇气。这两种花插在一起有一点难度,但是没有比这两种花的结合更适合现在这个人们最需要抚慰和鼓励的特定时间了。

接受花的抚慰,报答花的奉献,我们也要向花学习,把我们的关心和抚慰带给更多的人,把这份心意传出去。


希望这插花抚慰您的心并带给您一个快乐的星期五和愉快的周末。

以花系友,
以柔。


Click here for English.

2009年4月9日星期四

舞蹈和插花

在中央电视台2007年的春节晚会上,有一个由三段舞蹈组成的节目叫做《岁寒三友》。

第一段“松”是由旧金山芭蕾舞团的首席女演员谭元元演绎的。松给人的感觉是挺拔。在中国文化中,松和鹤的形象总是在一起,鹤最有特点的就是修长的鹤颈和鹤腿。芭蕾舞中直直的背,伸展的手臂,和踮起的足尖处处给人的就是这个感觉。 舞者谭元元自己认为她并不是直接地表现松,而是用她优美的舞姿表现了一只优雅的鹤翱翔于松林之中。她的芭蕾舞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松鹤延年的图画。

第二段梅是一段中国舞,由获得第六届全国舞蹈大赛金奖的年轻舞蹈家刘岩表演。她热情活波、动感十足的现代中国舞把傲雪红梅的俏丽表现得淋漓尽致。

竹是最后一段,有“舞神”之称,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云南大理白族舞蹈家杨丽萍一出场就做了一个从脚底螺旋向上升起的动作,看着她的舞蹈就好像听到了春天里竹子拔节的声音,接着就像是看到了一只翩翩起舞的孔雀,在一片绿光中,春机无限。

如果您还没有看过这个节目,那您可以在因特网上看到:

http://v.youku.com/v_show/id_cf00XMTc1Nzg3MTY=.html

《岁寒三友》中西合璧充满着诗情画意的舞蹈让人回味无穷。当我想要写舞蹈和插花这个题目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节目。自从我对舞蹈有兴趣后,我常常由舞蹈联想到插花。很有意思的是,我发现西式插花和芭蕾有很多的相似性,东方式插花则和中国舞非常接近。

看着芭蕾中伸展的手臂,踮起的足尖,和舞台上的造型,比较典型西式插花中放射式的花枝,我想到的是外张的,奔放的能量,那一条条的直线,令我不由自主地想像那手臂和花枝所指向的空间。而用中国舞的舞姿和舞台造型来比较东方式插花,两者有着共同的收敛和含蓄。同样是松,在芭蕾中表现松的挺拔,而在东方式插花中,松被人为地弯曲,表现的是松的韧,是松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是顺着中国舞舞姿的手指尖画出去,还是从东方式插花中花枝的尖端画出去,得到的总是一段段弧线,或者可以说总是可以看到各式各样变形和不变形的圆。其实圆正是东方哲理的精华所在吧。
希望您喜欢这星期的插花,并和我分享您对舞蹈和插花的感想。祝愿您有一个快乐的星期五和愉快的周末。

以花系友,
以柔。
4-13-2007

There will be an English version soon.

清明节

这个星期五是清明(2008年)。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在春分之后。清明通常是四月五日左右,如果是闰年就一定在四月四日(比如说今年)。到了这个节气时“气清景明”,所以这个节气叫清明。清明这一天又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清明节。

清明节的由来有一说是和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之推的。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介之推跟随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了艰辛。当重耳饿得熬不住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了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成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介之推却带着母亲躲进了深山。重耳想让介之推继续辅佐他,当重耳尋不着介之推时,知道介之推是个孝子,重耳就下令烧山想逼出介之推,没想到介之推和母亲一起被烧死了。重耳非常后悔,就下令每年的这一天不得生火,吃冷食。这个习俗被承袭了下来,这个节日也因此叫做寒食节。寒食节的风俗有扫墓,至于这个扫墓的习俗什么时候和怎样演变成了清明节的习俗,我就不知道了。查找了资料后,有各种说法。

我小时候虽然参加过多次清明节祭拜烈士陵园 ,但印象中我不记得小时候跟着长辈扫过墓。姥爷是四十几岁,爷爷是五十几岁时去世的。经了抗战、解放和文革,他们的墓早就没有了。虽然在听姥姥讲老话儿时了解到了一些过清明节的习俗,可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小时候大人教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脍炙人口的关于清明节的两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只要吟诵起这两句诗,就立刻感觉到了清明节的典型气氛,总是觉得很悲切。

后来姥姥和奶奶高龄去世,骨灰都存在万安公墓。我们晚辈清明节的前后去扫墓,程式很简单,请出骨灰盒,鞠躬,把骨灰盒擦干净,再鞠躬,放回去。那时太年轻,对清明节没有什么理解,虽然想念姥姥和奶奶,但每年的扫墓还只是形式。后来在生活中经历了赴美求学,妈妈去世,爸爸去世,特别是我自己近年来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这些让我一点点地对清明节有了不一样的感想和感觉。

几年前,我读了一本薄薄的小书,叫做《细胞的生命》。这是美国一个很有名的医学家(名字忘了)写给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w England Medical Journal)的系列文章的汇总。其中有几篇涉及遗传学和基因学。虽然在那之前我也关心这两方面的科学进展,读科普文章,但当时那本小书对我触动非常大。我对于个体的生命、生命的传承、生命与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有了新的认识。深海里的海草根本见不到阳光,但是它们有光合作用的基因,因为若干万年前,它们的祖先曾在陆地上生活过。我一生下来,就带了一半爸爸的基因,一半妈妈的基因,爸爸妈妈又带有他们爸爸妈妈的基因,我也就带有我祖宗万代的基因了。在大学里的基因系工作了一年,管理酵母菌的基因库,又学习到了不少的知识。一个小小的酵母菌和人类也有很多共同的基因。人生活在世界上,生命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又会一代代地延续下去,每个生命和万事万物都有着无限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生命实在是很光明的。再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两句诗时,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遗憾的是,当我逐渐了解清明节的意义后,我一直没有机会在北京过清明节,和在清明节时去扫墓了。

一直有一个设想,想用向日葵插一盆叫做“生命”的插花。这个插花要用瓜子满满的向日葵果实、正在盛开的向日葵花、和可爱的向日葵小花蕾。但这材料总是没办法同时凑齐。只好等了。这里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春天的插花来一起体味生命。

请您享受这盆花,并有一个快乐的星期五和愉快的周末。

以花系友,
克钢。
4-4-2008

2009年4月3日星期五

天堂、清明、我们和我们的先人

早晨打开邮箱收到的第一份邮件是抗议,“看到《天堂》的题目,以为和清明相关,明天就清明了,为什么不写清明而写和清明无关的天堂?”

我通常会计划,会应时应景,这次也计划了,并没有忘记清明,但是晚上回家路上天堂这个字跑出来怎么都不肯走,最后我投降了,跟着感觉走,就把《天堂》贴上博克了。

仔细想想,其实也有关系。中国文化里并不讲天堂,佛教和道教里也不讲天堂,但是西方极乐世界其实类似圣经里描述的天堂(我孤陋寡闻,知识肤浅,懂得很少,错了请指正)。我们希望我们的先人往生以后去西方极乐世界或者是天堂,我们自己也向往天堂一样的生活。如果我们对人(包括对我们的先人)、对我们周围的万事万物都抱有感恩之心,怀有感恩之情,无论做什么都全心投入、快乐地去做,我们就生活在天堂了,我们的先人对我们也放心了。

我的父母都过世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怀念他们。奇怪的是,他们从来不入我的梦。有很长时间我想不懂这件事,我这么想他们,常常和他们“讲话”,他们为什么不来看看我?两年前的一天,早晨醒来,我注意到了一件我从来没有留意过的事,原来我用爸爸睡觉的姿势睡觉。爸爸最后的几年,我们照顾他时常常帮助他纠正这个姿势,希望他可以睡得更舒服一点,但是怎么都纠正不过来。在那一刻,我明白了。我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带着他们的基因和他们对于生命的良好意愿,还不止是他们的,我带着祖宗万代的基因和他们的良好意愿,他们通过我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缅怀他们的方式,其中之一就是要不辜负他们,要让我的生命,也是他们在世生命的延续,活得有意义。

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我想到了“天堂”?

2009年4月2日星期四

天堂

星期五插花老师寿美在电话里告诉我说有很特殊的花材,她的声音里透着兴奋和神秘。 星期六我离开陶艺工作室就急急赶往寿美花艺工作室。在门口正好碰上寿美老师要去和朋友吃午餐,“你先看看我插的花,然后把它拆掉,用同样的材料你自己插一次。等我吃饭回来后检查”。她吩咐过我就和朋友一同走了。

当我进门后看到老师用巨大天堂鸟插的那盘花时,我不自觉地自言自语说出了声,“好大的植物!”我们平时大多只有枝或叶用做花材,可真是很难有机会用整棵的植物,特别是有这么大的一米多高的植物。老师插得很好看,我怎么也舍不得拆。正好看到旁边的水桶中还有类似的,小棵一点的植物,我就决定保留老师的,另插一盘。老师的作品很漂亮,但我心里想的是要柔和一点,所以小棵其实正和我用。


当我完成时,老师也正好回来。看着我插的花,老师讲评说,“我很喜欢你的,看上去有很恬静的感觉,很女性化。”“老师,我心里想的是像田园诗一样的画面,大丽花的花朵太大,用在这个插花里有一点硬,如果我用这些小菊花,效果可能会好一些”。我指着旁边装有小菊花的水桶和老师商量。“可以,我们一起插插看吧”。老师回答说。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我和老师尝试了用各种不一样的方式和组合来插,每当完成后,我就拍张照片,然后拆掉,再重新插 ……

我们一共插了五个不同的版本,老师和我都比较偏爱最后的那一个,我们决定就先做到这里,要休息一下了。我正好带来了我的手提电脑,我们一起看近几个月来我们插花作品的照片。这对老师和我都是很好的学习,尤其是我从老师对这些作品的讲解中学习到了许多。当我们看完照片时,我们俩人不约而同的说:“明天我们要重新再插这盘花”,说完后我们相对笑了。

当晚我去看由著名编舞姚勇老师编导的舞蹈演出,节目非常精彩动人,我喜欢每一支舞。其中有一支叫做“天堂”的蒙古族舞蹈。三位舞者既不是科班出身也不是从小就开始学舞的,她们是几个妈妈,但是她们的认真和投入不输科班的演员。她们的演出深深地感动了我和观众们。

星期天上午,我和寿美老师一起又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终于插出了我们俩人都满意的作品。和先插的那几个版本不同,在插花的左边我们突出了植物的新芽。新芽把对将来的期盼带到了这一插花作品里,这感觉其实是我们一直想要表现的,但我们也只是在看到完成的作品时才意识到了这一点。


星期一早上我醒来时,还在想那支叫做“天堂”的舞蹈 。很好奇“天堂”到底在字典里是怎么定义的,于是我跳下床,打开电脑,查网上字典。可惜查了几处,没有一处的解释和我想的一样。最接近的一个是韦氐字典( Merriam-Webster Online Dictionary)关于这一词的解释。“极乐, 幸福, 或欢欣的地方或状态(“2: a place or state of bliss, felicity, or delight”)”。关上电脑,我有些失望没有找到我想要的解释。在火车站的月台上等车上班时我还一直在想着天堂。当时正是上班的高峰,月台上人很多。看着周围走来走去的人们,我忽然明白了。其实天堂并没有一个可以让每个人都满意的定义,天堂是在每个人的心中。当那三位舞者在台上投入地表演时,她们是在舞蹈的天堂;当老师和我一起切磋花艺时,我们是在插花的天堂。虽然天堂的形式不同,但是达到天堂境界时都要忘掉自己,百分之百地全身心地投入。我想这是为什么那三个表演天堂的舞者可以这么深深地打动观众的原因。

于是我把这个周未和老师一起插的一系列的作品命名为“天堂”。

星期一晚上,我给姚勇舞蹈室插了一盘小型的“天堂”,并请姚老师带话给那三位舞者,感谢她们出色动人的表演。
希望您喜欢这几张插花照片并在您自己的天堂里享有一个快乐的星期五。

以花系友,
以柔。

There will be an English version very soon.